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外星人的宇宙》一書的封面
《外星人的宇宙:我們頭腦中以及宇宙中的外星生命》一書的作者,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粒子物理學家唐·林肯
北京時間11月4日消息,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報道,在這個萬圣節(jié),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異裝聚會中一定又有許許多多怪模怪樣的外星人形象出現了——有的長著大腦袋,有的長著小眼睛,有的有著圓耳朵,還有的滿嘴長滿尖牙。
但你或許沒有見過生活在水下的外星生物,但實際上,根據一本發(fā)布的新作《外星人的宇宙:我們頭腦中以及宇宙中的外星生命》一書的作者唐·林肯(Don Lincoln),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樣認為的依據又是什么呢?畢竟在水下要想鉆木取火可是很難實現的。
一些研究人員相信在我們銀河系中,宜居的行星大多是水的世界,在這些星球上基本上就沒有陸地。然而這樣的環(huán)境并不是適合高度發(fā)達的技術文明在這里生根發(fā)芽的。
林肯是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一名物理學家,他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在水下可能生活著外星穴居人。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水下的環(huán)境下你將難以熔煉金屬,這也就意味著,智慧的海豚生物將很難發(fā)展出用于太空飛行的技術。”
在《外星人的宇宙》一書中,林肯融合了從H.G威爾斯甚至更早期外星人故事的情節(jié),并摻入了的有關在宇宙中搜尋外星生命的科學元素。但這本書并非是迎合UFO狂熱粉絲,以及熱衷于外星人陰謀論者的版本,它也并未涉及在火星,木衛(wèi)二,以及土衛(wèi)二上搜尋生命的內容,它甚至并未深入論述對太陽系外行星的搜尋工作。相反,《外星人的宇宙》一書的目的是想探討所有那些有關外星人的故事zui初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在那些故事背后的科學背景究竟是何種面目。林肯表示:“這并非簡單的小說,它并非*由假設構成。這其中蘊含著科學的思維。”
外星生命的化學
舉例來說,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全都是碳基的,其中有著科學上的必然性,而科學家們同樣有理由相信,外星的生命,如果它們確實存在,也應當是基于同樣的元素基礎。碳原子可以鏈接4個化學鍵(這與只能鏈接一個化學鍵的氫原子構成明顯反差),并且碳原子的化學鍵相對容易改變角度,這一特性與相對僵硬的硅原子結構也構成反差。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類似特性決定了碳元素應當是生命體傾向于選擇的構成元素。
基于相類似的化學性質方面的原因,科學家們也認為水應當是生命過程的溶劑,但他們也同時認為不能排除其他一些種類的液體也可以扮演相似角色的可能性。比如說液體甲烷就可以具有一些比水更加*的化學性質,并且這種液體大量存在于土星zui大的衛(wèi)星土衛(wèi)六的表面上,構成了那里廣泛分布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系統(tǒng)的重要成分。
林肯寫道:“這些事實促使我們認為,如果生命是化學進化不可避免的結果,那么土衛(wèi)六上應當至少存在zui簡單形式的生命。”他說:“而如果考察的結果是發(fā)現那里并不存在生命,那么我們就必須開始考慮這樣一種情景,即地球的環(huán)境具有*性,其中就包括使用水作為生命過程的溶劑。”
外星人故事背后的社會學
林肯將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進行了區(qū)分,將其分為原始的生命形態(tài)以及的生命形態(tài)。前者在宇宙中可能普遍存在,而后者則可能具備了離開他們原本所在星球的能力并有可能與我們人類發(fā)生。在他的書中,林肯將后者所代表的智慧生命稱作“Aliens”(外星生命),并將其中的首字母“A”大寫,以此作為其書中所指代“宇宙中外星人”的狹義定義以及關注重點。當然書中也重點對歷*出現的成千上萬甚至上百萬種涉及外星人話題的書和影視作品進行了關注。
一項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美國人任務這樣的外星生命已經造訪了地球,這些造訪事件中至少有一部分便隱藏在過去數十年間或真或假的UFO目擊報告紀錄之中。今天,1947年發(fā)生在美國的羅斯維爾事件在UFO事件的名單上排名非常靠前,但林肯認為這個故事在其當時發(fā)生時并不具有這樣的轟動性。他說:“羅斯維爾的飛碟消失在了歷史之中。只是在1970年代當小報《國家調查者》再次提及這一事件之后才開始逐漸得到公眾的關注。”
林肯認為,人們對于UFO的興趣本身實際上是來源于上世紀50~60年代很多其他故事的推波助瀾,如喬治·亞當斯基(George Adamski)有關飛碟經歷的故事,以及希爾夫婦宣稱他們被外星人綁架的案件等等。這些記錄和故事也啟發(fā)了好萊塢的導演們,他們拍攝了諸如《地球停轉之日》,以及《黑衣人》等與外星題材有關的科幻影片。而正是借助這些影片的上映,反過來更進一步引發(fā)了普通公眾對UFO話題的濃厚興趣和好奇心。
林肯表示:“在故事本身,媒體以及好萊塢之間存在一個循環(huán),它們相互促進。”而這些有關外星人的話題持續(xù)發(fā)酵,也正是促使林肯一開始下定決心撰寫這樣一本書的動因。他本人是一名粒子物理學家,而不是專業(yè)的天體物理學家,但他對外星生命話題的興趣其實要遠遠早于自己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興趣。他說:“當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有關外星人的話題便已經深深吸引我了。”(轉自 新浪科技)